1、”记载中并无养胃之说,并且与今天我们食用的秫米是否为同一品种也不确定,因为《名医别录》中没有对秫米的外形做描述,因此无法与今日的秫米进行比较。
秫米是高粱米,为禾本科植物。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具有祛风除湿,和胃安神,解毒敛疮之功效。用于疟疾寒热,筋骨挛急,泄泻痢疾,夜寐不安,肿毒,漆疮,冻疮,犬咬伤。生秫米呈小球形,直径约1mm。
秫米的词语解释是:秫米shúmǐ。(1)高粱米粒。注音是:ㄕㄨ_ㄇ一ˇ。结构是:秫(左右结构)米(独体结构)。拼音是:shúmǐ。
对于秫米的解释,有两种税法,一是指黄黏米,今多依张介宾、李时珍及日人丹波元简之说,谓秫米即“糯小米”、“黏粟”、“糯粟”、“黄糯”。二是有医家认为秫米是指高粱米。
秫米有两种税法,一是指黄黏米,今人多依张介宾、李时珍及日人丹波元简之说,谓秫米即“糯小米”、“黏粟”、“糯粟”、“黄糯”。二是有医家认为秫米是指高粱米。生秫米呈小球形,直径约1mm。
”[秫米]百科解释 秫米,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梁Setaria italica (L.) Beauv.或粟Setaria italica (L.) Beauv. var. germanica (Mill.) Schrad.的种子之粘者。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秫读作:shú 声母sh,韵母u,声调二声。部首禾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10画 五笔TSYY,仓颉HDID,郑码MFFS,四角23994 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泛指高粱:秫秸。
1、具有祛风除湿,和胃安神,解毒敛疮之功效。用于疟疾寒热,筋骨挛急,泄泻痢疾,夜寐不安,肿毒,漆疮,冻疮,犬咬伤。生秫米呈小球形,直径约1mm。表面类白色,一侧面可见一凹槽,断面白色。质硬,富粉性。气微,味甘。
2、半夏秫米茶是一道药膳,主要 *** 材料为制半夏、秫米,有和胃化浊、安神功效。《食物中药与便方》组成:制半夏5克,秫米9~15克。功用:和胃化浊,安神。
3、秫米的功效与作用是养心安神、健脾和胃、祛风除湿。治疗脾胃虚弱可用秫米30克、大枣5个、生姜3片,加水一起熬粥后食用,每天1次,连用半个月,有很好的改善胃酸、胃胀和大便粘腻不爽的作用。
4、秫米的读音是【shú mǐ】。秫米,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梁的种子之粘者。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具有祛风除湿,和胃安神,解毒敛疮之功效。用于疟疾寒热,筋骨挛急,泄泻痢疾,夜寐不安,肿毒,漆疮,冻疮,犬咬伤。
5、秫米和北秫米有区别。秫米:它就是粘高粱。又称黄米、糯秫、糯粟、黄糯。我国山东、河北及东北各地栽培最多。北秫米:在中药中称作北秫米。有治理久泄胃弱的功效。
6、秫米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北方地区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秫米的生长适宜温度为20℃左右,降雨量在250-800毫米之间,因而多见于我国北方、西北等干旱半干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