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马式建筑的四个特点是:罗马式建筑的墙壁通常厚度很大,开口部分极少并相对较小,因此显得沉重封闭。它们通常为双层壁体、填以碎石。在罗马式建筑中的拱常常使用墩柱(也称扶垛)作为支撑。
拱顶:罗马风建筑的设计与建造都以拱顶为主,以石头的曲线结构来覆盖空间。窗户:罗马风建筑的窗户很小而且离地面较高,采光少,里面光线昏暗,使其显示出神秘与超世的意境。门窗上方均为半圆形。
罗马式建筑的四个特点是:罗马式建筑的墙壁通常厚度很大,开口部分极少并相对较小,因此显得沉重封闭。它们通常为双层壁体、填以碎石。在罗马式建筑中的拱常常使用墩柱(也称扶垛)作为支撑。
建筑类型多。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在今黎巴嫩)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
罗马风建筑的典型特征是: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窗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西面有一两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
罗马式建筑外观巨大、繁复,但装饰简单大方。最特别的是建筑的屋顶,罗马式风格建筑的设计都是一拱顶为主,以石头的曲线结构来覆盖空间。
罗马式建筑以水平线和圆为主,宽阔平稳,墙壁占面积大,其装饰雕刻和绘画,更倾向于程式化和几何图案。
1、在5~10世纪间,建筑活动并不发达,宗教建筑是从修道院逐渐发展起来的,继承了古罗马末期的早期基督教教堂的形制———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
2、对圣人遗物的崇拜,掀起了各地朝拜的热潮。经济的发展和宗教的狂热使新的教堂和修道院层出不穷。
3、若依照其政治组织情形,古罗马建筑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The Kingdom period,西元前八世纪 ~ 西元前 509 年﹞在这个时期,伊特鲁里亚人是统治意大利的主要力量,即使如此,罗马也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文化。
4、罗曼式建筑是自罗马帝国之后之一种遍及欧洲的独特建筑风格。
5、罗马式风格的建筑在布拉格是从10世纪到13世纪开始兴起和建造的。由于当时中世纪的欧洲文化是古罗马文化的延伸,所以,把当时的文化称为罗马文化。罗马式艺术风格首先从罗马,经过法国和德国传到捷克。
6、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执政官奥古斯都称帝,帝国进入兴盛时期,建造了凯旋门、纪功柱、广场、神庙、剧场与浴场等。公元3世纪起帝国开始衰退,帝国从前期进入了后期,建筑也逐渐衰落。公元4世纪,罗马分裂成东西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