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全运会开幕式,你是不是以为能看到啥高大上的灯光秀,或者烟花绚烂的“炸裂*”?别急,真正的宝藏在“陕西民歌”那部分!这回,全运村的糖醋味儿一下子就被陕西的老乡们唱出来了,古朴又接地气,简直是用歌声给大家上一堂中华文化的生动课。
开幕式采用了“声与光”的超强结合,陕西民歌不仅仅是“唱唱唱”,还配上了舞蹈、服饰还有场景的还原。你看那阵容,多大气啊!17组选手轮番上阵,民族服装的绣花和苏绣配上“糖葫芦儿”似的长辫子,画风鲜艳得像是从动画片里走出来的主角。那个“嗦碗面”式的动作,直接戳中不少网友的童年回忆,现场气氛high到飞起。
为什么说陕西民歌这次开幕式演出赢麻了?原因说来话长。首先,它贴近烟火气,这可是现在年轻人最喜欢的“真实感”啊。再加上编舞不像传统那样一本正经,反倒活泼到让人忍不住跟着节奏摇摆,那叫一个接地气到忧伤。有人看完现场发微博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开幕式除了酷炫的技术外还能让人笑到肚子疼。”我的天,真是笑岔气。
镇场宝贝“信天游”唱起来,那颤音配上高亢深情,感觉从一块摇滚乐现场瞬间切换回了老村口的篝火晚会。用心感受,你能听到那股“不服输”的精神和自带天然滤镜的生活哲学,别提有多震撼了。
此次演出还盯上了陕西文化的神奇道具,比如说“葫芦丝”和“二胡”,这些传统乐器在现代音响调教下活脱脱成了“国潮版DJ”,一上场就引爆全场。这不是瞎说,很多专业音乐号都震惊得发文称赞这次的原创编曲简直神操作,把传统与现代融合得比咱们朋友圈的滤镜还*。
别以为画面只是“跳跳唱唱”,幕后还有超级用心的幕后团队。灯光组用的可是“高能黑光技术”,在夜幕中打出陕西那黄土高坡的独特色彩,配合舞台变换,像极了剧版《西游记》里的场景,忽明忽暗,神秘感拉满。说不定你家隔壁老王都差点以为真有妖怪出没。
百家号里搜到的信息还说,这次演出*的亮点是“互动感”,不仅仅是演员们和观众的互动,还通过大屏幕和AR技术,让现场观众和电视面前的观众能够感受到“唱者即是舞者,听者即为主角”的沉浸体验。别光顾着看,多动动嘴角,跟着唱两句“信天游”,保证你朋友圈点赞数直接翻倍。
据说演出用了不少陕西地域小知识梗,比如“二郎神的宝剑”、“老街锅盔”和“八宝辣酱”这些,听着就咸香入味,现场观众笑得一把齐。真是服了,陕西人连吃的都能玩成文化符号,这才叫真正的文化自信,别的地方想学坏了。
当然,这些民歌里面夹杂着的汉子硬朗,也有娘子柔情,配合舞蹈动作有时霸气,有时撒娇,那种情绪上的“大反转”简直比段子还能搞笑。想必看完的吃瓜群众都跟我一样默默翻出手机,顺手搜了几首陕西民歌来补课,毕竟这文化课舒服得很。
总体来说,全运会的陕西民歌演出没有走“雕琢完美”的老路,而是用最接地气的原生态唱腔,最鲜明的地域风情,搭配现代炫酷技术,硬生生把传统民歌推上了“潮流炸裂榜”。这波操作让小编我打call打得不亦乐乎,网友们也毫不客气地刷起了“我被民歌圈粉了”的弹幕,墙裂推荐你晚上回家开着音响多放放,睡前听一曲“信天游”,还能梦回漫天黄土的西北风。
谁说传统老歌不能C位出道?陕西民歌这回就是用实力告诉你:舞台虽大,根儿就是要扎得稳,不然吹啥风都是浮云。这样一来,连我家的猫都开始琢磨是要学会唱歌还是跳舞了。朋友,这你玩得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