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羽毛球运动发展 世纪20到40年代,欧美国家羽毛球运动发展迅速,尤其是英国、丹麦、美国、加拿大等国。50年代,亚洲尤其是马来西亚的羽毛球运动...
世纪20到40年代,欧美国家羽毛球运动发展迅速,尤其是英国、丹麦、美国、加拿大等国。50年代,亚洲尤其是马来西亚的羽毛球运动崭露头角,随后印度尼西亚队凭借技术创新确立了霸主地位。六十年代后,羽毛球运动的中心逐渐转移至亚洲。
- 记分规则:每局采用每球得分的21分制,先得21分的为胜方,20平后,以多得2分的为胜方。- 换边:每局结束后换边。当出现1:1平局时,进行决胜局比赛,比赛前应重新选边(选择发球权),当一方得分达到10分时,双方交换场地。每局比赛结束后可有5分钟的休息时间。 比赛中发生争执时应服从总裁判的调解。
一局比赛开始,应从右发球区开始发球。只有接发球员才能接发球;如果他的同伴接球或被球触及,发球方得一分。每局开始首先接发球的运动员,在该局本方得分为0或双数时,都必须在右发球区接发球或发球;得分为单数时,则应在左发球区接发球或发球。
羽毛球比赛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比赛场地:场地为长方形,尺寸为14米×1米。场地中央有高55米的网,将场地分为两个同样大小的区域。比赛用具:球拍通常由碳纤维材质制成。球由真空灌注的人工鸭毛制成。比赛队伍与选择:每个队伍由12名选手组成,双打比赛时每队两名选手。
羽毛球比赛场地为长方形,基本规则包括场地规格、网高、界线、发球线、计分规则以及赛间休息与换边规则等。场地规格: 单打场地长为140米,宽为18米。 双打场地长度同样为140米,但宽度为10米。网高: 球场中央网高为524米,网柱高55米。
〖One〗羽毛球起源于14-15世纪的日本,当时的球拍为木制,球是由樱桃核插上羽毛制成。这种游戏流行时间不长便消失了。18世纪时,印度的蒲那城出现了类似今日羽毛球活动的游戏,球是用绒线编织成球形,上插羽毛,人们手持木拍隔网将球在空中来回对击。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在英国。
〖Two〗现代羽毛球运动起源于英国。1873年,在英国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顿镇,鲍弗特公爵举办的一次游园会上,几位从印度归来的退役军官向人们介绍了一种用拍子隔网击打毽球的游戏,这项充满趣味的活动很快在上层社会社交场上流行起来,并因此奠定了“伯明顿”(Badminton)这一英文名称。
〖Three〗据资料记载,羽毛球运动的最早文字提及出自法国画家乔丹的画作《羽毛球》(The shuttle coack),创作于1699年至1779年间。画中描绘了一位少女手持带有网弦的羽毛球拍,球由七根不同颜色羽毛固定的球托组成。相传在14至15世纪的日本,已经出现了两人用木制球拍对击插有羽毛的樱桃核的游戏。
〖Four〗羽毛球的起源及其发展历史 羽毛球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4-15世纪时的日本,当时的球拍为木质,球是樱桃核插上羽毛做成。这种游戏时兴的时间不长便消失了。18世纪时,印度的浦那城出现类似今日羽毛球活动的游戏,以绒线编织成球形羽毛,人手持木拍,隔网将球在空中来回对击。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在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