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注意到最近CBA联赛的“主场”变得越来越迷幻了?之前打个比赛能一清二楚地划定哪个场地是哪个队的家门口,现在倒好,仿佛“主场”这事儿彻底嗝屁了。是不是感觉自打去年开始,CBA的“主场”变成了“全国跑”模式?说白了,能不迷糊吗?让观众和球迷们都搞得一头雾水,到底哪里才是真正的主场?这个问题不问还真对不起自己小时候看篮球的热情。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这背后是有一出“隐藏的操作”。之一,疫情的影响还在,很多场次都得“封馆”办比赛,避免人群密集。为了确保比赛顺利进行,很多球队就不得不“开荒”别的城市的场馆当临时主场。第二,联赛想扩大影响力,把CBA的品牌打到全国各地,毕竟谁都想抢占“篮球市场”的香饽饽。这样一来,每个城市的场馆都变成了临时的“战场”,队伍也变得像“跨省运动员”。
一切看似荒诞,但实际上也是“被迫之举”。比如,广东宏远的“主场”跑到北京,上海的“主场”搬到杭州,甚至还会出现“主场”摩天轮上打比赛的怪事儿。这种操作听着就像在玩“地理大冒险”游戏。球迷们更是“天马行空”地猜测:是不是以后比赛直接在天上飞,真·空中主场?或者,比赛场馆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移动火锅店,谁占领了火锅就算赢了!
当然,也有人戏谑:这还能叫“主场”吗?是不是该改名叫“无人区”或者“流浪场”?毕竟,这样的“主场”体验,简直比我失业都频繁。别说普通球迷不理解,连场馆里的人都迷糊:我这是在哪个城市打比赛?这个场馆是我家还是别人的?反观NBA,主场优势明显,每个队伍都像“家门口”的房产一样珍贵。而在CBA,现在“主场”板凳都快扮演“流浪者”了。
然而,或许这是个“新的常态”——不管在哪里打,球迷都能享受“全国联动”的盛宴。搞不好,以后看比赛就像是在“云端直播”一样,切换场馆像切换频道,随时随地追热点。到最后,CBA的“主场”变得像“真人快打”的场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场比赛在哪儿开,也不知道哪队会突然“空降”另一座城。
有球迷调侃说:“NBA有主场优势,咱们中国篮球变成了‘野外求生’”,这话虽玩笑,但也透露出一点无奈。想象一下一边疯狂转场一边提升水平,等到比赛结束,球队和粉丝可能都要搞清楚“我在哪个城市、哪个场馆、哪个时间打完”。都说球迷是“宇宙最忠诚的铁粉”,但对这样的主场体验,难免会“心碎”。大家猜猜,这样“漂浮”的CBA会持续多久?还是说,下一季比赛可能全部迁到火星上?
总之,别懊恼,如果你是球迷,那么就当是在看“篮球马拉松”,每场比赛像个冒险游戏一样 *** 。可是,要是真有人问:现在的CBA是“自己的主场”吗?你能告诉他:“兄弟,我的主场在火星上呢!”或者,直接说:“我还在等总统的许可,才能知道我在哪个场地打比赛。”看完这篇文章,更大的疑问是:谁告诉你,主场一定要在家门口?